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开设了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会计信息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八大专业,汇聚了一支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48人,包括3名博士和44名硕士,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0名,讲师18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16名,学院教师团队参与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信息学院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的力量进行教育教学。学院与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专业共建和合作育人关系,多年来,学院通过特色人才订单培养项目,实现了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超过98%,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对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岗、数据采集岗、产品实施岗、数据标注岗以及低代码开发岗,培养能够从事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管理与运维、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低代码)以及标注和加工图片、文字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团队,其中,部分教师具有至少2年企业工作经历;团队结构合理,成员中包括四川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干课程:Hadoop基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基础、SPARK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标注及治理、低代码开发、大数据行业应用案例实践等。
◆特色及优势:注重与企业共同协同育人,目前与多家企业共建课程资源,协同育人;专业密切关注行业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实习基地和实训条件:建有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
◆主要荣誉:2023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华为ICT大赛“2023-2024”实践赛-计算机赛道高职组获得中国区国家二等奖、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低/零代码数智应用搭建技能竞赛)高职组一等奖。
◆就业岗位(群)及方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岗、数据采集岗、产品实施岗、数据标注岗以及低代码开发岗。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软件测试等岗位群,培养能够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测试等相关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兼任教师15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3名;校外兼职教师:共8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及讲师6名。
◆主干课程:数据处理与分析、产品测试、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与图形处理、RPA机器人开发、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大模型技术应用
◆特色及优势:本专业核心课程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紧密对接;拥有一支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双师型教师共同授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包含多名教授和副教授。
◆实习基地和实训条件:建有人工智能专业实训室、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4个。
◆主要荣誉: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
◆就业岗位(群)及方向:数据处理助理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助理工程师、软件测试助理工程师、信息类产品运营推广岗位。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培养能够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以及信息安全测试等相关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兼任教师15名,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1名;校外兼职教师:共10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及讲师8名。
◆主干课程:高级路由交换技术、Web高级应用与安全、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产品配置管理、渗透测试技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与取证、云计算与云安全、数据安全技术与应用、网络攻防实训等。
◆特色及优势:本专业以其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的教学模式、紧密的校企合作、广阔的就业前景、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优越的实训条件等优势,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显著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
◆实习基地和实训条件:建有网络系统管理调试实践中心、信息安全攻防综合实践中心、信息安全课赛技能训练实践中心等校内实训室。
◆可获证书: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HCIA、HCIP、 RHCE等)、CISP相关证书、软考相关证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小企业从事渗透测试、网络安全运维、应急响应、等保测评、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网络程序开发、网络安全产品营销、安全服务等岗位工作。毕业生还可通过专升本等考试方式进入知名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制造业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等行业的汽车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汽车整车制造、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等岗位群,培养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的样品试制、试验,成品装配、调试、标定、测试、质量检验及相关工艺管理和现场管理,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售后服务、增值服务,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兼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助教2名;校外兼职教师13名: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汽车专业技师6名、工程师4名。
◆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底盘线控系统装调与测试、智能座舱系统装调与测试、车路协同系统装调与测试、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等。
◆特色及优势: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以“车-路-云”协同为核心,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通信与自动驾驶技术,凸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岗课赛证”特色。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与真实项目案例,培养掌握智能传感器、V2X通信、决策控制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专业对接万亿级新兴产业,紧贴《中国制造2025》需求,就业覆盖车联网测试等高薪岗位,具有技术前沿性强、岗位适配度高、职业发展空间大等优势,是智能交通时代职业教育的标杆专业。
◆实训条件和实习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装调测试综合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论证中心等校内实训室。
◆可获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服务等。
◆就业方向:面向主机厂、零部件、传感器、信息技术等企业担任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标定测试、应用软件测试、车辆改装、道路测试、高精度地图采集、车载终端网络测试工程师助理,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传感器的标定测试、仿真软件应用与测试、传感器研发辅助、底盘线控改装、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整车测试、道路测试、安全测试、道路信息采集、地图数据处理、车载网络终端安装调试等工作。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售后维修服务企业担任智能网联汽车营销、理赔、维修,从事智能网联汽车销售、维修接待、事故理赔、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安装调试、零部件检测、整车维修等工作。
无人机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通用航空生产服务等基础行业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技术支持助理、无人机吊运飞手、无人机航拍摄影师、无人机销售助理等岗位群,培养具备无人机装调检修、物流吊运、巡检航测、航拍摄影等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具备无人机基础飞行技能与典型行业任务设备应用技能,能够从事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操控、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检测维护、航拍、航测、巡检、吊运、应急救援等典型基础行业应用、航空运输领域智能飞行器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兼任教师15名,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助教1名;校外兼职教师:共14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及讲师10名。
◆专业主干课程: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空气动力学基础、无人机检测与维护、无人机管控与航迹规划、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无人机系统装调与控制、无人机航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无人机任务载荷及行业应用等。
◆专业特色及优势:1.校企协同育人:与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头部无人机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供实习直通车。
2.“课证融通”培养:嵌入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视距内VLOS)、AOPA/UTC行业认证课程。
3.实战化教学:配备多旋翼、固定翼、垂直起降(VTOL)实训机群,建有室内飞行训练场及室外农业植保、国土测绘、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应用综合实训中心。
4.工业无人机+科普研学基地体系:推动本校相关专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切身体验无人机科技应用的魅力,从而为未来专业发展和产业创新探索新思路。
◆实习基地和实训条件:建有工业无人机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工业无人机装配调试实验室、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多功能实训室等室内实训基地。此外,我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认定授予“低空人才培养基地”。
◆可获证书:中国民航无人机驾驶员(CAAC 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AOPO 证);大疆慧飞UTC无 人 机驾驶航空系 统操作手合格证(UTC 证);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技能证书等。
◆就业方向及岗位要求:毕业生可从事以下岗位工作:
1.无人机装调员:无人机装配、调试、维修(如大疆售后服务中心);
2.无人机吊运/运输操作员:负责建筑材料、果蔬、快递等其他物资的空中吊运工作,确保物品安全、准确地送达指定位置;
3.无人机航拍摄影师:负责航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需求进行现场勘测及航线规划等工作,要求对航拍照片、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处理;
4.无人机销售:负责制定并执行产品销售计划,以达成销售目标和业绩指标,收集及整理潜在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寻找销售机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无人机青少年培训/研学老师:负责青少年无人机赛事培训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工作,指导学员进行无人机理论学习、实践飞行和维护等。
工业互联网应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工业网络系统集成与运维、工业数据采集、工业边缘计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等岗位群,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工业互联网及其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技术改造、平台应用等职业能力,有合作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兼任教师共12名,含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2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助教1名,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为专业赋能。校外兼职教师共8名,含2名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及讲师,将企业实战经验赋能专业技术指导。
◆主干课程: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技术、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工业管理软件应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
◆特色及优势:一是前沿技术融合,深度融合IT和OT技术。二是实践导向教学,以实践课程与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三是广阔就业前景,工业互联网在2024年已带动5.01万亿元GDP的增长,较2023年增长6.45%,占GDP比重为3.81%。近5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升。工业互联网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报告中提到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学生毕业后发展空间广阔。四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在行业中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潜力。
◆实训条件和实习基地: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实训室、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训室、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训室、智能制造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等。
◆可获证书:工业互联网设备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等职业类证书。
◆就业方向:从事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设计、集成与实施、运维,在企业内部负责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维、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生产线的维护与优化、技术支持、安全服务、平台运营等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