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的一声,只见堆砌在杨梅影电脑桌上的点钞券,瞬间全部坍塌在电脑键盘上,电脑上的数据不小心被修改!“怎么办?”杨梅影的脑海顿时一片空白,这是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比赛现场,场上正在进行出纳点钞,距离比赛结束仅剩一分钟。
空气里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这一幕,让她永远难忘。但就在那么一瞬间,她很快便镇定下来,因为她明白,比赛还未结束,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技能、良好的心态最终获得大赛第一名,站在最高领奖台。“能够代表学院、代表四川省高职院校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是我的最大梦想,大赛的收获是我一生的最大财富,让我终生受用。”09级会计专业的杨梅影说。
现在的杨梅影,已经毕业三年,一直在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她向记者说到:“我学的是会计,但从事的是审计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挑战。然而在学院学习的这三年时间,不仅让我的会计理论知识更为扎实,也让我在会计技能方面更为娴熟,这让我在接触审计工作时不会手足无措。”同时,经过了首届全国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历练的杨梅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杨梅影都保持着做事严谨、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自2012年首届全国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拔得头筹之后,川财职院连续两次在2013年与2014年的全国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中夺得桂冠,实现了“三连冠”。据悉,全国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是全国财经类高职高专的最高规格的赛事。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成功实现“三连冠”,这不但是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的首次,更是全国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同类国赛中的首例。2015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全省的会计技能大赛中再次获得第一名,代表四川省高职院校参加全国比赛。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连续夺取“三连冠”,秘笈在于学院构建起了诚信培育、实践培育、合作培育的“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成长为要素,学生方、教师方、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三纵三横”人才培养评价模式。“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无数的财院学子实现梦想。
诚信培育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走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大门,“理财至诚 精业致能”八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这是学院的校训。诚信教育,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作为财经人才,诚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刚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大学新生,入学第一课就要接受诚信教育;学院还编写了校本教材《诚信教育教程》,实现诚信教育课程化,学生要修满2个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
学院更是将诚信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诚信考试、诚信考勤、诚信还贷、诚信签约等,构建起了“诚信知识进课堂、诚信素养进活动、诚信管理进制度、诚信文化进校园”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既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贯穿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无形之手,三维共育,诚信为本,凝练而传神地表达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财经特色’”学院党委书记黄友说。
实践培育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已毕业两年的黄丹,如今在中审亚太(特殊普通合伙)四川分所担任审计助理,从事年报审计,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颇受领导重视。她说,这得益于在校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她积极参加传票算比赛、数码字比赛、会计手工模拟做账大赛、会计信息化比赛等,因为成绩优秀,她被选拔进入学院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班。如今,黄丹正在积极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离梦想越来越近。”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王牌专业”,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目前已成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T型实践教学体系”。
“T”的一竖,是指从大一到大三,自始至终贯穿的动手能力培养。2014年全国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陈璐的记事簿上,从大一到大三的三年时间,她和其他同学共同参加的各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企业会计认知实训、财经基本技能实训、专业项目实训、关键技能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分行业实账实训、顶岗实习等。
“T”的一横,是指对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譬如ERP沙盘实训、模拟企业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等,以此夯实学生的横向发展能力。08级毕业生吴建平如今在在五粮液集团西南办事处做会计主管,对学院的ERP沙盘实训操作记忆尤深。他说道:“这个课程让我在校就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刚到企业工作就不会显得那么迷茫。”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吉秀表示,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定期开展院内院外、省内省外“传统职业技能、现代职业技能、简单职业技能、复杂职业技能、单一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体系化的职业竞赛,通过多样的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合作培育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展企业文化,修职业素养。6月11日,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B211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四川中砝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杜鹃女士,就“企业家如何看待职业教育?”举办专题讲座。该讲座是学院主办的“企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其旨在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
而就在同一天,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邀请了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钟东明、胡远强、刘彬、何源、廖方田、陈娟等参加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企业家在会上建言献策,如利用“互联网+”,安排和设计一些与互联网有关的选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提高人文素养等。据工商管理系王瑶主任介绍,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积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了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完善了实践基地共建机制和学生培养就业机制,学院牵头成立了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先后与四川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新希望集团、路桥集团、丹马士集团、好利来集团、南光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代理记账协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11级会计专业的骆游就是“合作共育”的受益者。顶岗实习时,他和另外几名同学到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路桥集团成都市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由于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他一毕业就留下来从事会计工作,至今,他仍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我作为高职学生,一毕业能留到路桥集团,实属不易。非常感谢学院的培养,让我能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去竞争,让我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