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这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你对会计有什么新的认识?”
“现在的我,认为作为一名会计就得做好细枝末节的工作,其次,作为分店出纳要对自己的行为及语言负责,最后,会计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以此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在就职于大连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的2012级毕业生戴润华这样向答辩组老师说道。
这是2015年6月28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5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答辩现场。
开拓创新首次举办毕业答辩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应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全方面收集学生对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开拓创新,首次举办了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题的毕业答辩,每位毕业生在毕业前回到学院参加毕业答辩。
为了确保整个答辩环节公正、公开、公开,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务处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答辩工作有关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答辩评分标准》,各系根据规定,拟定答辩工作实施细则。各系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毕业生返校答辩工作,精心部署,落实到位。答辩工作分成小组进行,每组由2名答辩教师及1名记录员组成,每位同学答辩时间为5-8分钟。答辩组老师结合学生所提交的顶岗实习报告进行提问,问题涉及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所用的专业知识、对所学专业的新认识、实习期间的收获和对母校的建议等,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各系全方位地了解了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学生也在离校之际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组的记录员都是由学弟学妹们担任的,他们一边认真为答辩做记录,一边从学长学姐的讲述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

据了解,本届98%的毕业生返校答辩,五个专业系的全体老师都参与了答辩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吉秀,副院长易思飞,党政办主任文洁、教务处处长李雁、学工部部长罗潇则深入答辩现场认真倾听学生的答辩,并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学以致用职场初显锋芒
上午8点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毕业答辩陆续开始。通过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工作能力,为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答辩,既是对顶岗实习的盘点,也是对顶岗实习的检阅。

“我现在在宁夏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从一月份进入事务所到现在,一直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同时也跟随主管做计划、评估风险、取单、填写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的辅助工作。因为在学校学习了审计方面的知识,工作比较容易上手。”2012级毕业生李若璇对答辩组的老师说道。经历了顶岗实习后,李若璇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她以前认为会计只需要做账,现在她明白,仅仅做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看账,
要懂得怎样去找出错误,进行改进。

而自称是“金融生驰骋在报社”的曾诚,她所读的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从事的却是编辑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她表示在大学里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她喜欢挑战,工作过程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这次答辩,重新审视一下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收获,大学里养成了爱学习,爱钻研的好习惯,在实习中也学习了CDR软件,这样给自己多准备一条路。只要肯学习,肯钻研,哪怕专业不对口,也不用担心。”
2012级会计二系张晓琴告诉记者,通过毕业答辩,她再次获得了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她明确找到自己的不足,有意识地进行改正,为顺利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相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你认为在实习期间哪些专业课程对你有帮助呢?”财税金融系答辩老师王超这样问道12级税务专业王璐。王璐在新世纪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实习,担任的是审计助理一职。
“我觉得专业课程当中最受用的就是纳税检查、税务助理。”王璐说,不过,王璐觉得有点儿遗憾,这两门课程开设较早,有些知识已经遗忘,她建议学院开设这两门课程时间应该更合理一些。
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我们培养的学生受不受欢迎,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和市场需求接轨,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努力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学以致用,再收集顶岗实习的心得体会,由此来推动我们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我们举办顶岗实习毕业答辩的初衷和目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吉秀说。通过实地听取学生的答辩,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顶岗实习,又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黄院长觉得这种形式效果非常好,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每个学生都有那么多闪光点,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通过毕业答辩,学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顶岗实习,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探索职业世界,进一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学院也可以了解所开设的哪些专业课程对学生帮助大,哪些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与岗位结合,也明白了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材料,这是一座富矿,我们要好好挖掘,为教学所用。”财税金融系主任钟用说。

下一步,学院各系将仔细整理顶岗实习答辩过程记录表,认真分析、总结、归纳,将学生所提的意见建议纳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更受社会欢迎。
(党政办新闻中心 谢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