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阶梯教室里,两百多名志愿者全神贯注地听着志愿者培训课,全然不觉教室的闷热;四川传媒大厦里,几十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蹲在地上整理参赛包,这已经是他们熬的第二个通宵……
华侨城·东岸2015成都城市微型马拉松大赛进入2天倒计时,所有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已经马力全开,将火热的激情投入到了筹备微马的冲刺之中。7月4日,迎接所有跑者的,将是一条完美的赛道,一段属于成都自己的马拉松记忆。
95后志愿者一人一岗
6月30日,“微马”志愿者培训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阶梯教室进行,95后的年轻志愿者们,将承担本次城市“微马”大赛期间的赛前指引、检录等任务。培训现场,志愿者们认真地听着赛事总监郑健的讲解,关于马拉松基础知识、志愿者行为规范、服务技巧以及紧急救护等方面的专题辅导。
“志愿者精神就是不计报酬付出自己的劳动和精力,选手们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脾气不好,尤其在非常累的情况下,他们需要精神集中,需要补给,更需要加油助力。”郑健说,“这个时候我们志愿者们要做什么呢?帮助!志愿者们要学会感受参赛者的痛苦,在需要的时候,为他们加油鼓劲。哪怕是一个掌声,一个拥抱,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是一种指引和鼓励。”
经过两个小时的现场培训后,志愿者们按工作类型分成了检录、赛道补给、起终点补给、裁判助理、赛后拉伸修复等10个组别,每个组别选出了1名小组长。10个小组长现场组建了一个“微马志愿者组长群”,由赛事总监指导、部署具体的工作。
7月4日大赛现场,所有志愿者将穿着统一服装、一人一岗,职责明确。有意思的是,不少志愿者们表示愿意在赛道服务。“课上听说有一大段赛道是在凤凰山公园,那里不仅风景优美,50米落差起伏的赛道,对于选手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可能会更需要我们帮助。”一位李姓95后志愿者告诉记者。
近两千选手已领参赛包
几千个“参赛包”的分包、装包、排序,也倾注了志愿者们的热情。来自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房分院的15位志愿者们6月30日中午在简单的培训和任务分配后,便开始了艰苦的分包、装包流程。号码簿、计时芯片、参赛手册、雨衣、运动服……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号码簿要和芯片数字一致,否则选手不能正确记录成绩,志愿者每一个动作,都力求规范、准确。一不不心,一个芯片从包里掉了出来,一位女志愿者眼尖马上捡起来,芯片数字显示“1815”,于是志愿者们在如山的参赛包里仔细寻找……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几千个参赛包像受阅方队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好,等待它的主人来领取。
7月1日,是参赛包领取的第一天。8点40分,第一批选手就开始排队等侯。截至当日16点,已有近两千位参赛选手领取了参赛包。“看到参赛包里的‘内容’,我觉得主办方考虑得非常周到,甚至为每位选手提供了一串别针,用于别号码簿,细节做得很用心。”也有不少人现场问能否报名?当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半个月前报名就已满时,他们还有些小失望。
大赛惟一指定运动社交APP:咕咚。赛事指定用水:怡宝。赛事赞助:金立手机。
(华西都市报记者 周洁)
文章来源: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50702/2935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