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主办,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14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和服务我国经济新常态,成为论坛关注的话题。记者就此专访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友。
落脚点在人才培养。
记者:面对经济新常态,财经类院校如何作为?
黄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该是财经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领导团队一直在思考,财经类高职院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创新发展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尤其是在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上,怎样赢得企业的信任和合作?我们如何完善适合转型升级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起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如何在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上下功夫,填补学校继续教育的空白?我想,所有这些问题,其落脚点都只有一个:人才培养。也就是说,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可以做什么,未来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这关乎我们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未来。
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
记者: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将如何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黄友:我们要顺应四川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目标的要求,明确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
目前学院正借2015届毕业生求职之机,广泛调研行业企业现状,调研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财经类岗位用人标准,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拳头专业,开设紧缺专业,调整老化专业,从而形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产—销”的良性循环,建立以会计专业为龙头、经管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我们计划,将会计、审计实务、市场营销、税务专业纳入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力争将会计、金融管理实务专业打造成为西部一流专业,争取达到1个以上的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以上的省级重点专业,5个以上的院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学院将制定相关政策,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向重点、特色专业倾斜。
特色就是竞争力
记者:多年来你一直倡导“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贵校取得哪些特色成果?
黄友:近年来,学院狠抓内涵建设,突出财经特色:一是深化体制改革,通过“四川财经职教联盟”,搭建了学院与政、行、企、校多方合作的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达120家;通过与江苏财经职教集团合作,探索了跨区域集团化办学;通过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组建五个“双主体”学院,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先进职教理念、优秀资源、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问题。
2012年至2014年,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被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根据教育部“学信网”2013年度对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调查,我院在四川省专科学校中“学生综合满意度”排名第一。
(四川日报记者 向朝伦)
文章来源: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4/12/02/20141202600143965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