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2023-02-17      信息来源:后勤服务中心      文字:杨晓红      编辑:王娜      审稿人:文洁      点击:      分享到:
摄影 审稿 文洁
责编

      春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一、春夏常见传染病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侵袭肺脏引起的一种肺炎。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二)诺如病毒

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三)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源和飞沫 。

(四)水痘

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个阶段,丘疹到痂皮脱落前均有传染性,应隔离治疗。

(五)疱疹性咽峡炎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为35天,以粪-口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二、传染疾病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晾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三)保持教室、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次通风应在半小时以上。

(四)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五)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运动使身体气血通畅,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六)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睡眠充足。

(七)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平时注意均衡饮食。

(八)如有身体异常病症,应尽快就医诊治,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地址:

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4111号 邮编:610101

联系电话:

028-84642011(含传真)/ 028-84642001(值班)
028-84642024(招生就业)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028-84642011 信箱:sccjxf@163.com

学校疫情防控“接诉即办”热线电话:
白天值班电话:84642011(8:30-17:30 )
24小时值班电话:84642001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备案号:蜀ICP备0900770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1202000168 号    版权所有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