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财华横溢 绩往开来”实践团一行14人怀揣热忱奔赴广元市昭化区新荣村,兵分两路深入走访了当地二十户村民,一方面聚焦乡村语言环境,围绕普通话使用情况与村民需求展开调研,深入挖掘乡村语言生态现状;另一方面则针对财政补助资金在村民端的使用流程、实际效果等进行摸排,助力基层财务规范管理,为乡村发展筑牢资金保障基石。


实践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实践成果。一方面聚焦调研乡村语言生态建设,通过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调研村民普通话使用能力与实际需求,深度把脉乡村语言生活现状。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当地留守村民多为年龄偏大群体,普通话表达存在不流利甚至不会说的情况。但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都深知普通话的重要性,渴望学习。他们质朴地表示,学好普通话,既能走出乡镇顺畅交流,和返乡探亲、在外求学的孩子们沟通也不会有“代沟”;一位回家探亲的姐姐,更是热情分享村里因方言差异产生的趣事,从家庭琐事到生活百态,成员们认真聆听乡土故事,在交流中搭建起语言沟通与情感联结的桥梁,让推普工作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另一方面,通过调研了解当地政府对不同群体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包括资金发放流程、公开透明度及使用效果;同时考察财政资金是否有效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并摸排问题反馈渠道是否畅通。

在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反馈调研中,村民们难掩认可,对从免费领取种子、有机肥料充足供给的实在帮扶,到集体农机收割的高效服务,一连串惠农举措赞不绝口,直观彰显基层财政工作精准落地、惠及民生的成效,让政策温度切实传递到村民心坎里。

在与村支书的深入交流中,他以朴实话语道出深刻感悟:“完成任务和“任务完成”一字之差,本质却天壤之别。坐在空调房里动动嘴皮子,只能叫“完成任务”;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帮百姓解决急难愁盼,才是“任务完成”。这番话语揭示了基层工作的核心要义。谈及工作成就,村支书感慨颇深:“上级领导的肯定虽令人欣慰,但远不及村民们一句发自肺腑的认可来得踏实、暖心。村民们的笑容和信任,才是我坚守基层最大的动力。”这份质朴话语,道出了扎根乡土的初心与担当,也让实践团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者最纯粹的价值追求。

此次新荣村之行,实践团在推普交流中听见乡土心声,于财务调研里洞察基层需求,从农耕体验间触摸乡村脉搏。青春力量融入乡土,既为村民送去关怀,也让成员收获成长。


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学生深入乡村,不仅深刻体会到“王家贡米”这一特色农产品所蕴含的农耕智慧与文化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绩效在乡村振兴发展里的重要作用。未来,财税学院将继续以“青春智理”为笔,书写更多城乡共融、赋能基层的动人篇章,让三下乡的“普”音与温情,在乡土大地持续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