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斌、林琳、单立阳组织带领2022 级电子商务8班30余名学生,前往成都市崇州市五星村与道明竹艺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竹艺赋能产业融合,生态田园绘就振兴蓝图”为主题,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田园间感悟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活动伊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的杨斌老师详细介绍了五星村的地理位置优势,解析了该村以现代农业为根基的主要产业架构。杨斌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对五星村从一个传统农业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且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调研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杨斌老师为同学们布置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任务。在五星村,同学们聚焦村民收入变化、现代化农业布局特点、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新型合作社模式的运作机制等方面展开调研;在道明竹艺村,同学们重点探究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如何赋能产业融合,以及该产业如何带动就业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深入村庄,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竹艺工坊,通过实地观察、与村民和从业者交流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下午,同学们分组对各自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分享。各小组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调研成果,有的小组详细分析了五星村村民收入十年间的显著增长,归因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高效产出;有的小组深入剖析了道明竹艺村竹编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电商销售相结合,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各小组分享结束后,杨斌老师进行了总结讲解。他将同学们的调研成果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从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生态治理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了五星村和道明竹艺村的发展路径如何契合国家政策导向。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更加具象化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认识到产业融合、文化赋能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此次“田园里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在真实的乡村场景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调研,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更坚定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的信念,为今后投身社会、贡献力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