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银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十五五”老龄事业规划专家组成员李成林博士,受邀协同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组,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老龄事业与银发经济专题调研。此次行动旨在为四川省“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民族地区实践样本,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调研组聚焦凉山州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民族特色康养资源开发及普惠养老金融创新等议题,剖析民族地区应对老龄化的差异化路径。凉山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其老龄化“未富先老”特征显著,在整合本土资源破解服务供给瓶颈方面积累了独特经验,为全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参考。
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四川省银发经济产业链链主企业——四川惠乔生物科技公司。企业依托凉山高原生物资源,在药用菌深加工、老年功能性食品研发及中医药康养服务转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李成林博士指出:“惠乔的实践印证了科技赋能银发经济的核心逻辑——以地域资源禀赋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不仅能激活产业生态,更可反哺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本次调研凸显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产业实践的三方联动:
一是学术锚点。学院研究中心深度参与省级规划编制,将凉山案例转化为“农村养老补短板”“民族地区特色康养”等规划章节的核心依据。
二是产业对接。链主企业的技术转化模式,为规划中“培育银发经济市场主体”“促进业态融合”等条款注入实操路径。
三是政策创新。凉山普惠养老金融探索,呼应规划“区域差异化金融支持”要求,尤其对三州民族地区政策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凉山调研是学院践行“研以致用”理念的关键实践。研究中心将协同民政部智库,把基层创新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规划策略,推动四川省“十五五”养老体系建设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城乡与区域、融合产业与民生,为全国民族地区老龄化应对贡献“四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