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情快讯 >> 正文

共青团四川省委关于推进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3-24 [编辑]: [来源]:院团委 [浏览次数]:
摄影 审稿
责编

为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创新基层团建,激发基层活力,活跃基层工作,努力实现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共青团四川省委决定大力推进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牢固树立“三效四化”的工作理念,把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联系青少年的新型纽带、服务青少年的有效平台、展示共青团的形象窗口,促进团的工作规范化、阵地有形化、资源共享化、服务长效化,实现我省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两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内涵

建设青少年服务中心要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方式结合、团的工作和团的建设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行“1+X”模式。其中的“1”是指基层团组织,“1”是核心,各级团组织要按照与经济社会结构相协调、与青年分布和青年特点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加快建立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体系,扩大组织覆盖。“X”是指基层团组织的各种有形化载体,“X”是关键,要着力构建以志愿服务站+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等为基本内容、直接面向青少年服务的有形化载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突出服务实效。要将团的自身建设和服务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建设强服务,以服务促建设。

三、功能定位

青少年服务中心一般应具备志愿服务、就业创业服务、青少年维权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基层团组织可结合当地实际,在此基础上拓展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包括:招募注册志愿者;培训管理志愿者;依托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服务、赛会服务、关爱服务、惠民帮扶服务等志愿服务。

就业创业服务包括:就业需求、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小额贷款申请收集;实用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

青少年维权服务包括:青少年普法教育;对困难家庭青少年帮扶;对问题青少年帮教;对特殊青少年的心理疏导等。

四、推进步骤

2010年:集中建设年,要集中力量争取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青少年服务中心,中心可集中或分设志愿服务站、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等体现服务功能的有形化载体。同时,要积极探索在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等基层建设青少年服务站。

2011年:规范管理年,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着力解决青少年服务中心在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

2012年:延伸拓展年,要在确保青少年服务中心现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拓展服务项目,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指导推进辖区内乡镇、街道、企业、学校青少年服务站建设。

五、建设运营

县(市、区)青少年服务中心要依托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站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办公场所由团县(市、区)委协调解决,要注意选择交通便利,青少年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以便充分发挥窗口作用,也可依托各地惠民帮扶中心、青少年宫建立。

中心要统一标示,配备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基础设施,并配置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建立工作台帐,规范服务流程,标示服务指南,形成配套管理制度。

中心由团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下设各服务站站长可采用聘任制从社会公开选聘热爱公益事业,能密切联系青少年,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能将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自愿义务从事青少年服务工作的青年担任。中心配备一名团县(市、区)委在编工作人员或西部计划基层青年工作专项志愿者作为固定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是新时期促进团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方式有机结合、推动团的重点工作、促进基层团建与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扩大团组织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努力把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按照“三效四化”的工作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全力推进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团省委将成立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查各地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稳步推进。团省委全面统筹规划、指导督查全省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各市(州)团委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推进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深度挖掘、整合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好、管理好青少年服务中心。

(三)延伸手臂,扩大覆盖。要积极探索在乡镇、街道、企业、学校建立青少年服务站,不断延伸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2010年,各市(州)团委要深入调研,结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出本地基层团组织青少年服务站建设的规划。团省委和各市(州)团委要设立专项经费,通过推优评优或项目申报等方式,以奖代补,支持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站建设。

(四)探索创新,务求实效。要尊重基层团组织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着力在中心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服务项目、人力资源配备等关键环节上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满足青少年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议事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区域联动机制等长效机制,确保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有效、规范、可持续运转。

附:共青团四川省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

共青团四川省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彤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副组长:周 键 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

谭红杰 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

罗振华 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

赵 勇 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

刘会英 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

彭 闯 共青团四川省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办公室主任:谭红杰(兼)

副主任: 王军 共青团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

成 员: 赵京东 共青团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

李 静 共青团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

江海 共青团四川省委志工部部长

刘泽斌 共青团四川省委城工部部长

王超 共青团四川省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农工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