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我校团委“青春先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财税学院“彝路普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双双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同团队。据悉,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启动以来共有1680所高校的8013支团队8万余名师生报名。


团队简介
“青春先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2025年“青春先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由2名指导教师,10名在校学生组成,6-8月将深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朝天镇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本项目以“推普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针对中小学生、留守妇女和老人等群体实施推普特色行动:一是“推普育苗行动”,通过“古诗新声”诗词朗诵、“快乐语伴”游戏课堂等形式培养儿童语言习惯;二是“语言调研实践”,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把握需求;三是“文化浸润工程”,创新“非遗+推普”模式,将非遗刀画技艺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传承;实现“语言能力提升+文化传承”的双重效益,发挥普通话促进乡村发展、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中的纽带作用,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彝路普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彝路普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是一支成员涵盖多专业背景、多民族成员、 精通汉彝双语、具备不同特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队伍。 心怀热忱与担当,利用暑期深入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红军树村与三坝村 ,将推广普通话作为核心任务。
团队在实践安排上充分发挥创意与智慧,针对当地儿童开展基础语言课程;面对当地村民,开设日常情景会话课程,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规范用语;同时,团队将创新采用“双语教学法”,用普通话与彝语双语讲述汉族传统故事及汉彝民间传说,形成“汉语学习—彝文化输出”的双向交流模式,实现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
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彝路普行”实践团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以青春力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