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艺体部工会活动报道

发布日期:2011-12-20    作者:     编辑:    来源:工会    
摄影
审稿
责编
               

              

             

    艺体部工会小组于2011年12月2号在艺体部保管室进行了一次工会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改革方案,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其相关内容如下:
    一、我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1.内容及形式
    ① 以各类球类联赛为主体。如每年秋季学期的全校篮球联赛,春季学期的全校排球联赛、拔河比赛,整个学年的乒乓球比赛等。
    ② 以各支运动队伍、文艺团体训练为辅。如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健美操队、舞蹈队、足球队等队伍的日常训练及比赛。
    ③ 少数文体类社团的活动为补充。如跆拳道社团、街舞社团等。
    2.组织管理
    我院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以艺体部教职员工承担策划、组织、实施、管理,院体育部配合执行,各班级直接参与。
    二、现有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① 着重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除了乒乓球个人赛之外,篮球联赛、排球联赛,乒乓球团体赛、拔河比赛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参加。这样的比赛方式对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② 营造整个学院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举办各类集体比赛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整个学院营造一种向上的风气。
    ③ 各类体育比赛及文体队伍的日常活动,促进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2.缺点
    ① 场地利用率不高。每年的篮球联赛学期、排球联赛学期,相应的运动场地人声鼎沸,但其他时间里,场地的使用率不高,特别是新落成的田径场,跑道的使用率低下。
    ② 参与度不够。有些班级因为男生人数较少,无法或不愿参加男子篮球或者排球比赛。很多班级在比赛时只有少数体育骨干参与,而班级里的大部分同学只是站在啦啦队中。另外由于项目有限,一些学生不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去。
    ③ 系部的体育部学生工作锻炼机会少。目前的模式中,校体育部承担绝大多数工作,系级体育部工作机会少,学生锻炼价值小。
    ④ 没有充分调动社团的积极性。我院目前除了街舞社、跆拳道社之外,其他的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很少。应该多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更适合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时有更多选择。
    三、改革方案
    针对现有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模式的优缺点,本着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原则,拟构建以“体育项目锻炼制度、院级体育协会、系部体育活动”三项内容为主体的综合性课外体育锻炼模式。新模式既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普通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性,以及各级体育部和学生体育社团对各类体育工作的参与性),又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
    1. 以“体育项目锻炼制度”为核心。
    该制度主要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学生在每学期根据要求及个人情况,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周一、三、四17:40----19:10,周二16:00----17:30)自行进行体育锻炼,由艺体部教师指导并监督。
    ① 次数要求:平均每周2次及以上。以每学期课外锻炼16周计算(第二周至第十七周),男生每学期不少于32次,女生每学期不少于30次。
    ② 锻炼项目:长跑1200米、双杠双臂屈伸20个、单杠引体向上20个、仰卧起坐50个、不间断跳绳10分钟、立卧撑1分钟、哑铃平卧飞鸟20个、转呼啦圈10分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辅导等。(其中,长跑每周不少于1次,其他项目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锻炼。)
    ③ 考评方法:每学期结束前由各系部组织进行体锻次数统计,不达标取消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评定资格。
    ④ 学分奖励:整个学年(两学期)能达到体育锻炼要求的学生,该年度奖励学分一分。
    ⑤ 操作方法:
    A 在田径场入口、体育器材保管室门口安装刷卡终端各一台,每台终端前安排艺体部教师一名,负责为完成体锻的学生刷卡。
    B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内开设4----8个不同锻炼项目,每个锻炼项目安排一名艺体部教师指导和监督,并负责参加该项目锻炼学生的安全。
    C 学生持本人“一卡通”至各锻炼项目处,在教师监督下进行锻炼。完成锻炼项目后,教师发给学生该项目的“完成凭证”(模板见附页)。
    D 学生持凭证和“一卡通”至刷卡处,由刷卡终端的负责教师收回“完成凭证”并为学生刷卡,对当天的锻炼情况进行记录。
    ⑥ 实现基础:以上操作方法是建立在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的前提下。需要有于学生“一卡通”兼容的刷卡终端(至少2台),并有相应的程序支持,来进行学生锻炼的次数、时间等内容的统计。也可以配备手持式刷卡终端若干,由负责不同锻炼项目的教师直接刷卡,简化发放“完成凭证”环节。
    2. “院级体育协会”组织日常活动。
    由院团委指导体育社团进行会员注册、日常管理、考勤考核等,社团可以邀请艺体部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各协会组织会员日常练习。会员参与协会体育活动一次可冲抵“体育项目锻炼制度”的锻炼项目一次。
    具体的会员注册、活动参与方法、考勤制度等由各体育协会制定计划,报院团委、教务处、艺体部。(我院可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自行车等体育社团)
    3.大力开展“系部体育活动”。
    由艺体部制定篮球、排球、拔河等各类比赛的总计划,明确各类比赛不同阶段的时间节点。各系部团委、系体育部在时间节点要求内,组织并完成系部内部的初赛或预赛,艺体部及院体育部最后组织全院总决赛。艺体部负责学生裁判的培训工作。
    4. 建立专门的运动队训练、管理机制。
    以前的模式中,运动队训练是放在“第二课堂”范畴内的。实际上,课外运动训练是是一种专门的体育教育过程。它与普通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在练习方法、运动强度、训练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参加运动队的队员根据训练次数、运动强度,可以冲抵“体育项目锻炼制度”次数(具体方法由各运动队带队教师制定计划,报教务处、艺体部)。
    通过这次工会活动明确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改革方案,熔炼了团队,增强了凝聚力。

                                                     艺体部工会小组

                                                      2011年12月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