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象征,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年大不如春大”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太阳到达黄经315°迎来立春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春也。”四时流转、以春为首。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更生,既是春季节气的起点,也是一年四季的始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既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兼有“节日”身份,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说法,都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
立春分三候,一候“东风解冻”,立春之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温逐步从零下转为零上,最突出的物候表现就是冰雪消融。我国先民认为,东方属木,而木为火之源,因此将“春风”称为“东风”,寓意这个节气天气回暖、春回大地。二候“蛰虫始振”,蛰伏一冬的动物感知到阳气潜萌,开始苏醒,但还“动而未出”,要待到惊蛰、春分等节气之后才会真正“启户”。三候“鱼陟负冰”,寒冬时节,鱼儿潜伏在水底避寒,迨至立春之后,伴随着阳气回升、冰层变薄,逐渐上浮,像背负着冰在游动。
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
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迎春”。《礼记·月令第六》:“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到东汉时期,上至都城、下至地方,都举行盛大的迎春仪礼,凡出行之车骑、旗帜、服饰皆为青色,一直延续至清末,是各地官民共庆同乐的重大礼俗活动。
迎春活动中最热闹的是鞭春牛。鞭春牛,也称打春牛,此俗起源甚早,《事物纪原》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隋唐时期,鞭春牛成为相当普遍的节庆仪式活动。通常,鞭春牛仪式由县衙里的官员执行,春牛多为泥塑牛。当春牛从人群经过时,人们多以豆麻撒之,俗信此举可“祈丰年”“散痘疫”。更有意思的是,鞭春牛仪式结束后,人们要争抢打碎的土牛块,俗信将其置于牲口圈能保六畜兴旺,置于卧榻能令蚕茧丰收,置于灶台可保不生虫蚁等。牛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惰之气,宣告春耕的开始,包含着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
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山西等地立春时有童稚“戴春娃”的习俗,春娃为人偶型布袋,里面装有豆子、谷子,俗信孩童佩戴春娃可以消除痘疹之灾。入春后,人们往往容易发困,民间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之语,宋范成大《春困》诗题注:“吴俗立春日儿童以春困相呼,以掉头不应者为黠”。此俗即为“卖春困”,指小孩在立春日尚未天明时沿路呼叫“卖春困”,有人应答则春困卖掉、不再疲乏。此俗尽管为儿童游戏,有狡黠意味,但确实也包含着告诫孩童珍惜朝日、不负韶华的深意。
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多与“阳”“新”“生”等文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浆粥,以导和气。”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杜甫在《立春》一诗中便记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的文字。咬春习俗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燕京杂记》载:“立春日,都人多买萝卜生食之,谓之咬春。”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困、补充阳气、提振精神。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
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在开展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经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申报,2006年二十四节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提升了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了人类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当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达11项,包括浙江“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贵州“石阡说春”和河南“内乡打春牛习俗”等4个立春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演绎着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协奏的春之乐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民谚云:“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天地苏萌山水醒的立春节气,是生机盎然的象征,是充满希望的标志,提示着农民要抓紧备耕、勤于农事,孩童要茁壮成长、勤于学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勤劳的中国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定能够获得殷实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