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快讯

后勤快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后勤快讯 > 正文

【学习园地】从中国传统医学看春季养身保健

发布日期:2025-03-20    作者:李庆国     编辑:王娜     来源: 后勤服务中心     点击:
摄影 审稿
责编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运动和情志,达到养生护体、预防疾病的目的。以下从五大核心维度解析春季保健要点。

一、规律起居作息

早睡早起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夜卧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6:00-7:00起床,以顺应自然界万物升发节奏。晨起后可在庭院或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

适度午休。午时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缓解春困,但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春捂防寒春季温差较大,需注意背部、腹部及足部保暖,遵循“下厚上薄”原则,避免过早减衣‌。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逐步减少衣物。

二、注重饮食调养‌

菠菜、芹菜、青椒等绿色食物,特别是豆芽、香椿芽等鲜嫩芽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应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增加瘦肉、鱼类、豆类等的摄入。

三、适度运动活动‌

舒缓运动调气血春风拂面,运动正当时,走出户外,让身体和心灵一同苏醒。但身体需要一个过渡期,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快步走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15-6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

户外踏青解春困春季空气清新,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可以振奋精神,改善身体新陈代谢,同时也可增强心肺功能。

四、做好情志管理‌

情绪调节防肝火中医认为人体春季肝气旺盛,易引发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绘画时,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笔触和色彩表达出来,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忘却烦恼。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活动保持心境平和。

社交互动缓压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情绪调节非常重要。在春季,与亲友多聚会、聊天,可以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结伴春游、赏花,或参与园艺等兴趣活动,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五、祛湿防敏预防疾病‌

防潮祛湿春季湿气较重,需保持居室通风干燥,衣物被褥勤晾晒,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可以采用中医药调理,也可以饮用绿豆薏米粥等食疗方式健脾利湿,保养身体。

预防过敏花粉季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洁面部及鼻腔;易过敏人群减少海鲜、高蛋白等发物摄入。

多饮温水每日饮用1500-2000ml温开水,可促进身体代谢、润滑肠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便秘。

总之,春季通过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度运动及情志调摄等养护,实现身体整体平衡。尤其应注意“春捂”适度、饮食有度,情绪避免剧烈波动,以调节身体免疫力适应春季多变气候,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