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往往发病突然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一、哪些属于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是长期影响心、脑及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慢性脑供血不足及周围血管病等,需长期管理预防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血管硬化、血流异常或器官退化等因素相关,但并非老年人专属,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发病率显著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三餐不定、久坐少动、熬夜等不良习惯是年轻人发病的重要诱因。
二、哪些人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一)年龄大于45岁,同时有“三高”的人群;
(二)精神压力大、休息不足、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者;
(三)缺乏运动、超重肥胖的人群;
(四)长期吸烟、酗酒者;
(五)饮食过量,常吃过咸、甜、油腻食物者。
三、秋冬季节预防措施
(一)注意保暖。气温低易致血管收缩痉挛,引发供血不足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出门多穿衣物增强保暖。
(二)适度锻炼,控制体重。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循环,有助预防慢性疾病。秋冬季节寒冷,在身体允许下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也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快走、太极等柔和运动。
(三)合理饮食,补足水分。补水及低盐、低脂、高纤维、控热量是基本要求。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及过咸食物(如咸菜、腊肉等)摄入,以防心脑血管急性发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南瓜等),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四)控制情绪,避免失控。情绪稳定可防血压波动,防止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恶化。中老年人应保持心理平衡,放松心情,通过运动、音乐等调节不良情绪。
(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出现头痛、心悸、胸痛或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做好“三高”管理,及时复查血糖、血脂,监测血压、脉搏,及早控制病情进展。
(六)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起床宜缓,清醒后闭目养神5分钟再起身。
(七)避免烟、酒等有害因素。吸烟、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应注意避免。空气污染严重时也应减少外出或戴口罩防护。
总之,秋冬季节经保暖、饮食、用药等多种措施应用,可有效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病情,降低急性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