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营造创业就业良好氛围,更好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就业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近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开展“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定于9月至12月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组织开展“‘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
活动以“激扬青春,创出未来”为主题。聚焦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同时面向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有创业资源对接需求的青年领创项目,重点是处于初创期的创业实体、创业项目,同时面向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众创空间、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入驻项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省创新创业促进中心作用,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指导、创业活动组织等公益性、开放式、专业化的公共创业服务。各地要不断建立完善创业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基地、产业园区配置专兼职创业服务人员,延伸公共创业服务。
(二)集中发布创业资源信息
围绕服务对象在场地、资金、经营管理、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汇集创业资源信息,集中向社会推介。重点编制“四清单三名录”,即创业扶持政策清单,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空余场地资源清单,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当地特色创业贷款等融资贷款清单,创业培训机构和创业培训课程计划等培训信息清单,当地创业导师及其专长领域信息等创业导师名录,创业孵化基地名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招聘活动计划等招聘机构名录,通过各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报纸等平台动态更新发布,并纳入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3.0版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
(三)深入摸底服务对象需求。
充分发动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广泛组织访基地、入园区、进校区、走社区活动,开展创业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摸底,形成信息台账,做到服务对象清、创业需求清、资源供给清。瞄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特点,加强实名制登记管理,梳理个性化需求,动态更新创业资源清单名录,促进双向互选,加强重点服务群体和创业项目相关信息与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比对,提高对接效率。
(四)广泛开展场地资源对接。
组织本地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众创空间、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深入挖掘可利用的场地资源,开展“开放周”“体验日”等观摩体验活动,引导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与创业载体直接对接、快速入驻。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手拉小手”模式,与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深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共享发布创业载体的自有设施设备资源信息、入驻项目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为有需求的创业实体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机会。支持市级、县级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升级,落实场地租金、物管费用减免政策,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孵化服务。在街道(乡镇)、工业(农业)园区、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高校建设“微创园”等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鼓励更多群体在“家门口”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五)加大创业融资对接力度。
对接有资金需求的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创业项目、劳务品牌项目、专精特新项目等成长型创业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分类制定具体对接方案,积极向金融和投资机构推介,争取融资支持。积极邀请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等共同参与,组织创业项目路演、融资推介双选会、“政企银担”交流、“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成都站)等系列活动,扩大投融资对接服务渠道。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创业担保贷款驿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便捷通道,为创业者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
(六)实施创业培训赋能计划。
深入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广泛推介“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网络创业培训”等培训课程,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组织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训、商业实战模拟等活动。加密创业培训计划,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为服务对象选课参训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提供政策解读、创业测评、创业指导和孵化服务等联动支持。深入实施“我能飞”创业提升培训暨护航行动,在高校积极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组织初创期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青年创业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有效提升创业者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水平。
(七)组织创业指导进基层活动。
开展创业故事大讲传活动,优选创业大咖、创业成功人士及各行业领域专家,走进基地(园区)、走进校园、走进村(社区)宣讲政策、分享成功经验,鼓励引导重点群体投身创业。开展创业导师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创业导师对接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众创空间、小微型创业孵化载体,了解入驻项目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实地走访、远程会诊、结对帮扶、驻点服务等方式,为服务对象答疑解惑,提供项目发展解决方案。根据创业导师擅长领域、研究专业、指导方向等特点,开展“创业蜀你行”“创梦天府”、农民工创业指导“云问诊”等创业指导活动,了解创业项目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创业项目成长,提高创业成功率。举办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 创业大赛,开展“蜀创优品”创业项目线上展销活动,发掘优质创业项目,搭建展示交流、品牌推广、投融资对接平台。举办川渝创业项目推介会,共同构建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开辟两地创业项目交流新途径,实现川渝发展互利共赢。
(八)提供创业企业招聘服务。
针对创业企业招聘用人需求,细化本地招聘活动计划安排,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频次,举办分类型、分行业的特色专场招聘,为初创企业提供人才招引和对接服务。深入各类创业载体和校区、园区,设立招聘服务站点,开展招聘推介、岗位推送等活动,便利创业企业和求职者面对面对接洽谈。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创业企业进行就业见习,鼓励就业见习基地留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
(九)大力推动创业政策落实。
落实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措施,整合各部门创业政策资源,梳理解读各类创业政策,提高政策便利度和获得感。打包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大学生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信息,利用手机APP、12333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向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主动推送,告知政策内容、申请流程、经办渠道,提高政策知晓度。根据摸底了解的需求信息,精准锁定政策对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组织集中服务、上门服务、开设绿色通道等方式,推动政策措施加快兑现、精准“滴灌”。加快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全面应用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平台,全面推广全程线上办理,大幅提速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效率。
(十)推出灵活就业特色活动。
因地制宜改造利用闲置建筑,搭建必要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布局场地设施,梯次建设一批零工市场。充分利用各类创业载体等场地资源,设立零工服务专区,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服务大厅开放时间,免费向社会提供零工信息登记发布和求职招聘服务。依托零工市场组织特色服务活动,提供“用工直招”“送人到岗”“就业大篷车”等快速对接服务,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尽快对接用工单位、上岗就业。组织“培训充电”“心理疏导”等就业服务活动,帮助灵活就业人员了解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提升就业能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等关爱帮扶活动,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