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104岁生日这个特殊日子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学院的“‘芯'火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团队”的年轻学子以及学生党支部新加入的入党积极分子们,怀揣着对党的赤诚之心,走进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在红色热土上接受精神洗礼,在科技腾飞中坚定报国志向。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沿着历史脉络,驻足于泛黄的文献、珍贵的老照片与复刻的生产设备前。1958年毛主席冒雨视察时“打破洋框框,走自己的路”的殷切嘱托,通过实景还原场景与沉浸式讲解直击人心。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油气勘探的筚路蓝缕,到气矿工人自主研发“炭黑反射炉”突破技术封锁的壮举。讲解员特别讲述了当年“土法上马”所蕴含的创新智慧——用竹筒代替钢管输送天然气,以手工测绘破解工艺难题,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突破,既展现了革命建设年代“把能源命脉攥在手里”的决心,更埋下了“科技自强”的精神伏笔。志愿者们触摸着陈列的老式仪表盘与数字化对比展板,直观感受从“人工测气”到“智能采气”的跨越,深刻理解“红色基因”与“科技基因”在能源行业的深度交融。

此次建党节特别之行,既是一堂“能源强国史”的现场教学思政课,更是一场“科技赋能梦”的思想动员会。纪念馆中“工业学大庆”的标语与展厅外现代化油气田的数字化转型交相辉映,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毛主席当年倡导的“自力更生”精神,在新时代正以“智能勘探”“绿色开发”“数字孪生”等科技形态延续传承。志愿者们表示,作为信息领域的专业学子,将以此次参观作为起点,把革命先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转化为“用代码赋能能源产业、以数据驱动低碳发展”的行动,在乡村振兴中探索“智慧能源服务站”“区块链碳足迹管理”等创新实践,让红色火种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绽放新光芒。

当建党节的红色精神与能源科技的蓝色梦想交相辉映,青年志愿者们在历史与未来的坐标系中找准了青春方位,新时代青年正以键盘为犁,以数据为种,在数字中国的沃野上耕耘出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