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在致诚楼B504教室里,一场不同寻常的课程正在进行。没有投影幕布,没有PPT,也没有传统排列的课桌,30名毕业班学生围坐成圈,手机统一存放,取而代之的是30双专注而略带好奇的眼睛。工商管理学院丁磊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敏锐察觉到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与厌学情绪,于是果断因材施教,将课堂转变为一场关于学习、生活与幸福的唤醒“试验”。这场超越传统的课堂革命,以真诚对话与深度体验,悄然点燃了学子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望。

“这或许是你求学多年最特别的一堂课。”活动伊始,丁老师的开场白直指现实痛点:在求职压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毕业生陷入“学有何用”的普遍困惑。丁老师大胆拆除了传统课堂要素——移走讲台、停用电子设备、取消单向讲授,将教室转化为平等对话场域。“断电、断网、断手机不是惩罚,而是珍贵的暂停。”丁老师解释,此举旨在帮助学生挣脱信息茧房,重新感知真实联结。

这场试验分为三个层层递进的阶段。第一阶段旨在打破心防,鼓励学生“敢于做自己、敢于说真话”。在“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中,规则被重新定义:没有惩罚,不设输赢,只有自愿分享。学生们用动物形容心情,坦白“糊弄”成功的趣事,向一年级的自己喊话。当有同学完成大冒险挑战时,教室里爆发出久违的开怀大笑;当有人对着同学大喊“我们都很棒,一起加油”,这一刻,迷茫的情绪得以释放,真实的自我开始浮现。

第二阶段则转向团队协作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丁老师抛出挑战任务:20分钟内,全班排练一段45秒的集体舞蹈并录制视频。没有指定领舞,没有分工安排,一切靠自组织。起初是混乱与观望,但很快,有人主动站出来示范动作,有人默默记下节拍去教身边同学,有人在他人出错时笑着鼓励“没事再来一次”。20分钟后,当30人整齐划一的动作成功呈现时,同学们激情澎湃。丁老师说道:“我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种成就感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这份共同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活动高潮出现在第三阶段——“职业生涯幻游”。在舒缓的钢琴曲和丁老师的引导语中,学生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想象十年后30岁的自己:住什么样的房子?和谁共进早餐?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临睡前许下什么愿望?幻游结束后,每个人都在纸上郑重写下未来最希望实现的5个愿望,无论它看起来多么遥远。随后,为了推动目标的实现,同学们又写下今天就能迈出的“微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第一步,比如“每天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或“明天开始早睡早起”等改变。

这堂“唤醒试验课”,不仅点燃了学生对未来的憧憬,更悄然重塑了他们对待专业课程的态度。当学生在“唤醒试验”中找回目标感、效能感与使命感后,反哺效应开始显现——曾经被动应付的课堂,如今多了主动回答的身影;曾经视为负担的作业,如今被当作实现梦想的“微小行动”。学习,不再仅为一纸文凭,而是通向理想生活的坚实阶梯。

这场始于心灵唤醒的课堂革命,让知识与人生真正相连,赋予了教育更真实的意义。它不仅是丁磊老师的一次温情实践,更是一个值得在职业教育领域总结、推广的创新范本——证明了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便能激发出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