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会计一系的专职辅导员张邵希,非常荣幸能够代表一线辅导员在学院思政工作大会上进行发言。
2013年8月,怀揣对教育的热情,我来到咱们财经职业学院,成为了一名专职辅导员。五年来,我扎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先后担任了2013级和2016级会计专业的辅导员,目前带有2016级专科会计专业4个班。
下面,我就五年的辅导员工作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进行汇报。
一、雨润无声,用坚持做好学生青春的陪伴者
从入职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只有走进学生,只有融入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只要学生有困难,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了多了解当下“95后”学生的思想状态,为了不缺席每一次学生活动,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主动利用下班和值班时间,开设“张导夜话”,定期定时利用晚上开展学生团体辅导与谈话。不论是学生身边的寝室小问题,升学就业的发展困惑,还是入党的思想迷茫等等问题,我利用一次次谈话,为学生打开心结,指引方向。
时间是良药,也是最温暖人心的东西。作为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作为学生三年大学青春岁月的见证者和陪伴者,我想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只要我们坚持付出,必定能换来学生绚丽青春的绽放。
二、精耕细作,用创新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者
围绕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不断探索与思考,用创新去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以“张导说事”为品牌,利用新媒体和主题班会,搭建起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网络,形成育人合力。线上,我建立“张导说事”微信公众号,撰写教育网文,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撰写了诸如《高职生,你并不比人差!》、《毕辅谈 | 毕业专刊》、《坦然面对失败,也是一种成长》等文章。
在线下,我开展“张导说事”系列主题班会,以“大一懂大学,大二强专业,大三谋出路”为主线,以常规教育和热点问题相结合,围绕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互动参与,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
以“心灵札记”为纽带,搭建师生连心桥。每个月学生写1至2篇心灵札记,每篇札记,我都要仔细阅读,一一回复评语。我坚持每篇文章不少于15个字的评语,而针对学生的困惑求助、抱怨宣泄等内容,评语往往是达到几百字。
同时,我以心灵札记为依托,把学生反映的困惑、问题等内容,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重点,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搭建平台,用真诚做好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日常事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我不断强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并自费学习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同时,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落细,我发动学工同事,自筹资金,建立了学院第一个二级心理工作站,成立了“心之助”心理健康咨询室。除了每周定时约谈自己所带学生,还接待预约来访的其他班级的学生。
四、学习交流,用思考做好职业化的坚守者
怎样走好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这条路,怎么样来提升职业化的技能和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指导学生成长的助推力,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行动。
2015年4月,参加完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三赛区比赛后,我开设并独立运营“四川辅导员之家”微信公众号,截止目前关注人数达到5500多人,通过这一平台,我积极与全国高校的辅导员同仁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先后撰写了几十篇网文,分享自己的工作思考,单篇文章阅读量最高达到5000多次。同时,建立了“四川辅导员之家”QQ群,目前来自全省和其他省份的近600名辅导员加入QQ 群,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新平台。
同时,经教育厅选派,我有幸先后参加137期、149期和186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通过与全国优秀辅导员的交流,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激发了工作热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我积极参加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省赛三等奖和二等奖,第四届国赛复赛二等奖。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事务性的重复,加强自身科研,也是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内涵,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我先后申报了2项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先后在四川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专委会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今年,3月,在全省第四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我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同时,也要感谢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感谢学工部和系部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青春的选择无怨无悔,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我是一个摆渡人,更是一个快乐的追梦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自己的爱,持续为学生的心灵导航,为梦想加油!
(辅导员 张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