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场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的面塑体验活动温情启幕。成都面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龙贵老师亲临活动现场,带领同学们走进这项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的非遗技艺世界,在揉、捏、压、粘的指尖互动中,感受传统手艺的匠心温度与文化魅力。

活动伊始,张龙贵老师为大家系统梳理面塑的发展脉络。从汉代文献中的早期记载,到古代节庆中作为吉祥供品的“面鱼”“面羊”,再到明清时期跻身宫廷艺术的辉煌历程,鲜活的历史讲解让参与者对这项古老手艺肃然起敬。他还对比山西面塑的粗犷大气、山东面塑的细腻逼真,重点解读成都面塑“扎根乡土、兼容古今”的独特风格——以传统手法为根基,巧妙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让小小的面团焕发时尚活力。

作品展示环节亮点纷呈。张老师带来的精品佳作涵盖三大类别:成都老茶馆的传统民俗造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新潮形象,以及曾赴迪拜、英国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作品。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面塑作品,让大家直观领略到面塑艺术“小中见大、形神兼备”的精髓所在。
实操体验环节中,张老师以极具成都特色的熊猫为原型,一步步拆解制作步骤:先揉制白球塑造熊猫身体,再压制黑片粘贴耳朵,接着搓出细黑条勾勒“黑眼圈”,最后用小巧的彩色面团点出眼珠与鼻头。他还贴心建议大家添加绿面团制作竹子作为点缀,让作品更显灵动。指导过程中,张老师穿梭在学员之间,耐心纠正手法,将多年积累的技艺窍门倾囊相授。


学员们全神贯注投入创作,不少人还发挥创意,为自己的熊猫作品添加“蝴蝶结”“彩围巾”等个性化设计,活动现场笑语不断,大家沉浸在动手创作的乐趣中。此次活动不仅让参与者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更深刻读懂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传承是非遗的生命力,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张龙贵老师的话道出了非遗传承人的心声。指尖流转的不仅是柔软的面团,更是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这份坚守与匠心,必将让成都面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