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邵建东 孙凤敏 俞慧刚
一、问题的提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在我国着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变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现有关于办学模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基本理论、历史变迁、发展趋势、国际比较以及对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典型模式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总结,研究大多侧重于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系统性理论探讨,综合表现为对办学模式概念界定不清导致研究对象泛化、局限于经验总结而未能从综合性角度对其内在机制进行学理分析、以某所院校的个案研究为主而对不同办学模式的共性与差异缺少关注等方面的不足。因而,亟需新的更具理论性和概括性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
“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先锋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往往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然而,当前学界对“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办学模式的关注和研究不多,这些学校的办学模式究竟存在哪些共性的特征和问题暂不明确,对于如何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办学模式的个性化建构、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的适应性等问题也亟待厘清。基于此,本研究以56所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审视这些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经验及做法,概括总结其现状和特征,进而提出推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适应性变革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构建与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参考。
二、分析框架
办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情境中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一个概念。潘懋元和邬大光教授对其给出了比较清晰和准确的定义,即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从该定义可知,办学模式的形成受到大量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探究办学模式,首先应将其嵌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办学思想的框架之下,再通过剖析其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来获取整体了解。结合办学模式的定义,徐国庆从整体宏观视角给出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该框架由国家、区域和院校三个分析层面和四大问题域所构成,其中院校层面是狭义上的办学模式概念,主要研究的是职业院校与产业的关系,回答的是“构建什么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如何构建和运作这种模式?”等基本问题。由于不同的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尽相同,所构建的模式通常也会呈现出结构形态的差异,而不同的结构形态其运行机制必然也是不一样的。
本研究关注的正是院校层面的办学模式,考察的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与其他实体合作所形成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对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考察,石伟平等学者认为可从办学定位、办学主体、办学策略和办学保障四个维度进行审视,通过剖析职业院校在这些维度方面的具体改革经验和教训,最终形成一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范式。显然,这是从院校微观层面给出的解答,也正是本研究的关切所在。也就是说,研究高职院校办学模式,首先需要明晰这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因为办学定位是办学模式构建的逻辑起点,它直接决定了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的组织形态和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只有在理清“办什么样的学”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谁来办学”以及“如何办学”的问题。办学主体是落实办学定位、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行动主体,在本研究中将其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动的各类社会实体或组织。具体来说,办学主体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办学主体的考察主要关注两点:一是高职院校与哪些实体或组织进行了合作,二是它们之间形成了怎样的组织结构形态。办学策略是办学主体围绕办学定位及目标所采取的办学举措,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由于办学策略的最终落脚点在专业群,故对办学策略进行考察时,除了关注办学主体之间的行为互动以外,还要关注办学主体通过系列办学举措所塑造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方式。当然,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考察还应包括办学保障部分,因为任何模式的运行都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若没有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办学将举步维艰、难以持续,这也正是众多校企合作项目不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表1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应同时关注其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具体可从办学定位、办学主体、办学策略和办学保障四个维度进行考察,最终目标是厘清“办什么样的学”“谁来办学”“如何办学”以及“何以办44学”四个关联性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见表1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自全国56所首轮“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的项目总结报告、中期自评报告等。首先对报告中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的文本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共提取到132个初始概念,将其作为二级类目。然后将初始概念进行关联与整合,得到12个关联式编码,将其作为一级类目。由此,得到56所学校办学模式构建的现状概括表。见表2
表2“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办学模式构建的现状概括表
为保证编码质量,编码过程由三位研究者共同完成。每位研究者先分别围绕办学模式的四个分析维度背靠背进行开放式编码,提取初始概念。然后对初始概念进行对照、比较和修正,直到三人对二级类目所包含的初始概念完全达成共识,再一同开展关联式编码的分析讨论,以确定一级类目下属概念范畴名称。反复的编码、核对、讨论和修正,最终确定了所有二级类目和一级类目所含概念范畴。
2025年3月20日,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