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学院介绍

为适应学校双高建设与职教升本发展良好态势,2020年9月,学校将原基础部和艺体部整合成立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旨在增强学校素质教育力量,促进素质教育与财经院校特色有机融合,推动专业的“成才教育”与通识、人文的“成人教育”融会贯通。成立以来,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坚持“以文化人,韵在通识”,以学生为本,服务全校学生,面向学生未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厚植成才成人沃土,通过“三注重”即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实现“四提升”即提升涵养、提升素养、提升修养与提升教养,努力培育具有强健体魄、高尚情操、良好心理素质、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建设 结构合理

学院下设办公室和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育、职业素养6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讲师25人,助教6人,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学院注重全方位多视角建构通识课程体系,开设必修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等,以及涉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文案制作》《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财经英语》《书法》等选修课程共计40余门;开发建设《大学语文》《现代应用文写作》《E时代高职英语教程1(第二版)》《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有氧健身舞蹈》等课程教材与教辅资料。

以研促教 厚积薄发

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教育部A类科研课题《晚清法国驻华外交官文本与多维中国表述研究》1项,参与研究教育部A类科研课题《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展的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离子体中非线性发展方程爆破解的动力学行为、奇性极限及孤立子的不稳定性》《非线性波动系统孤立子与爆破解的动力学行为》《非线性波动系统的整体解与爆破》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大学语文》《经济数学》《财经应用文写作》《E时代高职英语教程1(第二版)》《英语阅读I》《英语基础模块II》《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有氧健身舞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硬笔书法基础教程》等教材20余部,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

立足本职 服务社会

以教学质量为立院之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环节管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通识教学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员工开展公文写作、心理健康、压力调适、情绪管理、创新创业等培训工作;积极参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体总杯”三大球城市联赛、第二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承担赛事技术指导、裁判等工作;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高雅校园文化为己任,积极挖掘和开展素质拓展课堂,组织全校师生校内外各类文体比赛活动,为社区开展国学、英语、舞蹈、篮球、足球等公益活动。

踔厉奋发 屡创佳绩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带领、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在大赛中展示风采、屡创佳绩。数学教研室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屡获全国奖和省奖。英语教研室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多次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特等奖、一等奖,获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职业素养教研室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创业团队荣获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十六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荣获三等奖。

赋能社区 创新发展

学校发挥自有优势,推进校地社区服务制度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推动校地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产品供给统筹联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2022年6月,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社区学院(校地园区合作创新中心)在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挂牌成立。社区学院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紧紧围绕校地园区协同发展、共建共赢根本宗旨,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使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深化党建引领、加强智库建设、创新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延伸公共服务、开展志愿活动、推动专项合作、开拓国际交流等八大领域开展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打造校地园区创新中心高地,共同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新局面。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全院教师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院提出的“奋力建成财经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最具活力的高等职业学院”发展愿景,精诚合作,共谋发展,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坚持育人为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踏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力求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各专业需要的通识课程教学新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财经职业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