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2024年年鉴
【学院概况】
2024年,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设置六个教研室: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美育教研室和职业素养教研室。此外,设一个学院办公室。
学院共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30人,助教11人。
本年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与人员变动情况:退休1人,晋升正教授1人,晋升讲师2人。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财经院校特色的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成才教育”与通识“成人教育”的融会贯通,我院秉持“以文化人,韵在通识”的办学理念,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学院通过构建“三注重”育人体系——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着力实现“四提升”培养目标——提升涵养、提升素养、提升修养、提升教养,精心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强健体魄、高尚情操、良好心理素质,兼具深厚人文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构建“通识+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高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党纪学习教育】
学院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院党员共41人,含预备党员转正2人。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中央重要会议与最新文件。完成学院党建文化墙建设。
【深化党建工作】
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党员示范模范作用“两深入两发挥”调查研究。经过实践打磨,英语教研室党支部获批成为校级第三批党建“双创”项目立项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体育教研室党支部成功申报院级“样板党支部”立项。
【师德师风建设】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院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学习,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组织全体教师填报廉政风险排查表,将廉洁教育落到实处。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搭建“五育融合”素质核心课程体系。秉持通识教育“强基赋能、五育融合、学教联动”育人理念。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人文素养和财经素养融通、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融通”育人模式,构建“人文课堂、活力社团、校外实践”综合育人空间,培育“完整的、和谐的、幸福的”财经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开设必修课39门,选修课42门,推动专业“成才教育”与通识、人文的“成人教育”融会贯通。
【教师参赛获突破】
各教研室老师积极参赛,斩获各类奖项:成渝双圈国际化微课省赛获一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四川省就业创业金课评比成功入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团队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三等奖;“四川省2024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教师组三等奖、学生组优秀奖;体育组获校级技能大赛三等奖;体育教研室参加四川省省直机关工会气排球大赛一等奖;数学组获校三等奖。
【指导竞赛创佳绩】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赛获得以下荣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四川省一等奖”“四川省二等奖”;第一届全国职业规划大赛荣获省赛二等奖、团体总分第六名;四川省大学生田径比赛高职高专校园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4*100接力第一名;四川省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暨四川省健美操锦标赛大学组有氧健身操第一名、轻器械健身操二等奖等奖项、第18届中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高职高专组)三等奖。
【推进劳动教育】
持续推进劳动教育,完成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一校一品”典型案例申报:《构建“1234”育人模式 打造劳动教育基地新样板》。
【科研项目】
2024年学院教师共申报A级课题1项;申报C级课题19项、成功立项3项,4项C级课题成功结题;申报D级课题4项,成功立项3项。
【教改项目】
申报2项C级课题;申报1项D级课题。
【论文发表】
老师们全年共发表论文28篇,C级以上论文4篇。部分科研成果已成功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和实践应用。
【课程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认定为校级在线开放建设课程;录制《智慧父母微课堂》13节视频课程,并在四川省终身学习平台上线使用;在2024年省教育厅“能者为师”“智慧助老”项目中,评选出两个特色课程:《形象美学》《智慧父母微课堂》。其中,《构建“142”财智助老新模式 用“微光”点亮老年生活》作为优质案例,被教育厅向教育部进行推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入围2024四川省就业创业金课。
【教材建设】
出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能训练研究》等教材共5部,在编教材1部。
软著:心理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系统。
【申报典型案例】
在2024年省教育厅“能者为师”“智慧助老”项目中,成功申报两个典型案例:《校地共建“蒲公英”素质课程 助力社区少年成长启航》《构建“142”财智助老新模式 用“微光”点亮老年生活》。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老挝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背景。为此,学院构建了完善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涵盖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生活。
【加强师资建设】
充实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学习与培训,提高汉语国际化教学水平。吸纳优秀对外汉语老师,加强对教学质量把控与管理,做好留学生中文教育,提升国际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
以“交子”文化为主题,带动中国学生向老挝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践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推动社区合作】
学院持续推进校地园区合作创新中心(社区学院)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调动全院师生,主动融入东安辖区八个村(社区),立足社会现状和居民需求,谋大事干实事,开创共治共赢新局面。
【推进财商项目】
推动东安湖财商中心具体项目实施。在联合党建、志愿服务、社区教育、优势资源共享等8个领域持续开展合作。2024年计划开展的26个项目,均有序推进。
【打造素质课堂】
以“重德·强体·育心·增信”为培养目标,坚持五育并举、以体育心、以文化人,构建“1+1+X”多维贯通的课程体系,为居民终身教育赋能。蒲公英素质课堂目前已开设到第五期,现有学员90人次。此外,积极与蒲草村合作,建立“校舍共建—蒲公英”公益系列素质课程,开展“为美而生,为你而来”美育课程进社区。从蒲草村开始,目前已经走进了成都市九个社区,参与居民300余人。
【组织运动会】
高质量组织召开第42届运动会,亮点频出。组织国际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传播中国文化和国际合作交流。改革原有办会模式,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参与比赛,增强二级学院参与感。运动会取得骄人成绩,10项校运会纪录被打破。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推广全校普通话,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制订推广普通话三年行动计划。
【办好英语大赛】
办好校园英语大赛,为省级竞赛、课程建设选拔人才。在英语写作和英语口语两项大赛中引入AI评分,增加公平性和客观性。将继续指导英语协会开展英语类竞赛、活动。
【“六个强化”工作】
继续推进学院“六个强化”工作,教学质量常抓不放: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强化学生学习指导,激发学习动力;强化教学质量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一室一品”工作】
五育并举,推动“一室一品”工作,推动各教研室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如“四川省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完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二级单位奖励性绩效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目标考核实施方案(修订)》相关文件精神,为强化教师岗位责任意识,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杠杆和目标导向作用,切实推进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建设和发展,以目标导向,注重结果;突出重点,彰显创新;注重绩效,推动发展为原则,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制订工作细则】
制定评优评先、资产管理等实施细则。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及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制定出详细的评优评先细则。并对资产登记、使用、处置、清查等日常工作进行细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