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植红色基因,感悟财经事业革命源流,7月12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红财智行”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上午奔赴旺苍县红军城,下午前往川陕苏区核心区域——通江,在遗址群展开深度研学,实地体悟烽火岁月中红色财经的萌芽与奋斗。

上午,团队沿红军城街道前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庄严肃穆。馆内借文字、图片、文物,呈现红31军历程,更藏红色财经脉络。从鄂豫皖到川陕,创建根据地时,川陕省工农银行应运而生。1933年,红军在此建银行、发货币,馆内陈旧账簿,见证以金融战守护政权经济独立的艰辛。展陈中一份关于土地政策的文物同样引人深思,上面记载着“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山林、什物,分给贫苦农民耕种”等内容,直观展现了根据地通过土地改革巩固经济根基、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积极性的实践,这一举措与金融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红色财经体系的重要支撑。那些振奋标语,似重现红军向群众宣导革命与财经理念场景,“夜摸常胜军” 等荣誉,亦映出军事与财经协同,护根据地发展,先辈以热血与智慧,谱红色财经壮丽篇章 。

下午,团队来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始建于1982年,巧妙依托明清风格的通江文庙和学宫古建筑群而建,古朴的飞檐斗拱与朱红廊柱相映成趣,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步入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展陈以时间为脉络,通过泛黄的作战地图、珍贵的会议记录、磨损的通信设备等文物,系统呈现红四方面军从黄麻、商南、六霍起义建军,到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再到创建川陕苏区的辉煌历程。其中,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图尤为醒目。该部于 1933 年 6 月木门会议后由经理处改组而成,下设军需、粮秣、军械、被服、会计、保管等多个科室,全面负责军需物资的征集、制造、运输和分配,其严密的分工与高效的运作,成为红色财经在后勤保障领域系统化运作的生动见证。此外,根据地群众和妇女独立团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不同群体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独特贡献。

在参观纪念馆后,团队队员依纪念馆内的旧址地图,探寻旧址现貌,沿途看到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川陕省经济公社地址、川陕省税务总局所在地等标识 。这些遗存是红色财经文化见证,承载革命经济脉动,诉说先辈艰难环境中自力更生、保障供给的奋斗,传承不朽红色精神,也让团队成员在寻迹中更深刻触摸历史温度。


在一天行程中,团队成员透过文物史料与场景复原,不仅系统了解了红四方面军与红色财经从萌芽到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深刻领悟到财经工作对革命胜利的重要支撑作用;从先辈们用简陋工具捍卫经济独立的实践中,学到了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团队成员在新时代财经事业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