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11月15日下午,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教室里,传出了同学们用方言演绎《十送红军》的动人歌声。这是该校《红色音乐鉴赏》公选课的创新情景课堂,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情景剧、音乐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剧本。
“铁锹挥动要更有力度!丰收的喜悦要从笑容里溢出来!”在南泥湾垦荒场景中,同学们用课桌搭起“纺车”,伴着《二月里来》的轻快旋律模拟春耕劳作。当唱到“种瓜的得瓜呀种豆的收豆”时,台下同学自发打起节拍应和,教室瞬间化作歌声荡漾的海洋。

当课程进入核心环节“长征组歌"时,教室灯光转为暗红色。四组同学用课桌拼接成“赤水河”,以蓝布模拟汹涌波涛。“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伴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铿锵旋律,扮演侦察兵的同学手持强光手电筒,在“河岸”反复穿梭。当音乐切换至《过雪山草地》时,讲台上飘起人造雪花,学生们裹着红围巾相扶前行,用身体起伏展现行军艰难,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歌词有了具象化表达。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轻快的《二月里来》响起时,课堂氛围转为欢快。同学们用拖把充当农具,踏着节奏完成播种、收割的肢体表演。课程教师宋娜多适时插入讲解:“这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旋律,既有壮怀激烈的战歌,也饱含建设根据地的乐观精神。”

在最后的“音乐记忆接龙”环节,全体学生以击鼓传花方式接力演唱红色歌曲片段。当《十送红军》的旋律再次响起时,不少同学自发加入哼唱。课程结束时,一位参演学生分享道:“攥着草鞋道具那一刻,忽然懂得了什么叫‘军民一家亲'”。
据课程教师宋娜多介绍,这种“音乐情景课”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代入、多感官联动,让红色经典化作可触摸的精神符号,已从2024年实施至今。通过强化参与体验,让公选课学生能深入理解红色音乐的文化内涵。年轻学子用当代视角诠释经典旋律,使红色音乐文化获得了最鲜活的传承。